經驗式學習圈

訓練課程中,我們想教導大家可以應用在自己組織或目標上的技能,以遏止氣候變遷。那我們要如何達到最大的效果呢?

有時候是一位「專家」站在教室前面,將資訊傳達給參與的學員。這是將我們學員當成空的杯子,將我們的專業慷慨地注入其中。

另一個模式是以人們的生活經驗做開頭,使用這些經驗來創造新課程,並立即應用。在過程當中,我們的目標是汲取大家的智慧──創建空間讓大家能夠互相學習。這種模式與社運份子的價值觀十分貼近:鼓勵大家相信自身的生活經驗、重視自尊,並互相學習,而非單向的交流。第二種模式的名字就是經驗式學習圈──因其由經驗開頭而得名。

經驗式學習圈

經驗式教育模式的四大步驟為:

  • 經驗:又稱為活動、小活動,或學習工具
  • 反思:學員於此思考與反省先前的活動
  • 歸納:學員從當下的想法與感受轉換為概念及點子層次。他們可在此步驟將點子與如何看待這世界結合,甚至創建出新的心智圖,來呈現事物的位置與運作方式
  • 應用:學員透過新作為來試用他們先前所學到的東西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雷勒 (Paulo Freire) 不斷強調,我們從來就不是簡簡單單地透過行動或是反思來學習,而是透過行為及反思之間的關係來學習。為何訓練時傳統教育的方法沒用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們常常執著於反思與歸納,卻忽略了行動在學習上的角色。

在經驗式教育模式中,我們重視行動,因此整套流程從一個行動開始──立即的經驗(該練習活動)。這樣可能讓人回想到過往經驗,或是創建出新的經驗。

在歸納階段,主持人誘導出故事、理論概念等資訊,如果他們想要的話,也可以將數據呈現給團體成員──這些都是幫助學員看穿當下並深思其涵義。主持人再加入一些適切的故事及資訊,以觸及該團體先前沒碰觸到的學習要點。主持人提供理論,幫助學員深化自身的概念思考。

經驗式教育模式為一個循環,因為其第四步驟「應用」,形成新的具體經驗,而後緊接著的是反思及歸納,並應用新思維。

舉例來說,教導直接行動策略的模式大概會如此:

  • 經驗:(分成小組)你曾經成功起身反抗過權威人士嗎?
    (這樣廣泛的經驗問題,可以讓大家在沒有參與過真正的直接行動的經驗下,參與討論並帶入自身的專業)
  • 反思:過程為何?即使他們比你還有權威,為什麼你能成功呢?
    (反思是要針對該段過往經驗進行反思)
  • 歸納:反抗權威的關鍵原則是什麼?列個清單:「反抗權威時的成功要訣?」丟出問題:我們要如何在下一個行動中應用這些原則呢?
    (因為學員互相學習與分享,主持人無須浪費時間教導學員他們已經知道的概念。反之,可以專注在該團體忽略的部分,注意超乎學員經驗的概念及故事並帶入討論當中)
  • 應用:針對下個行動進行角色扮演,並以這些新的原則及概念強化行動。

 

在經驗式循環的整套流程當中,有著不變的隱含信念:為培力而教,而非傳授對外部專業的依賴性。這才是真正改變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