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解團體:我會向該團體的領導人探詢該團體的歷史、進行過的行動、未來計畫進行的行動、工作坊的經驗及他們的期待與目標。如果這次的工作坊是關於決策,我想好好了解該團體一般是如何進行決策的過程(他們是否採用正式流程、他們是否聽從特定領導人……等),特別是團體內部有紛爭的時候更會如此。我常問聯絡窗口說「有沒有其他我該詢問的對象?有沒有人是有不同或不一樣的觀點?」
- 形塑目標:我要的是實在的目標,以回應工作坊的金主及/或學員的期待/需求,而這就是我的目的。我要的是清晰的目標,我才可以藉此在工作坊當中或之後檢視工作坊成效。或許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要多到自己記不得的目標,因為我的目標會決定我主持工作坊的一切決定。例如:兩天的工作坊,五個目標是我的上限。
- 發想活動/工具:目標訂定常常得做出痛苦的抉擇,所以我要有些樂趣。腦力激盪讓我開心。有時候我會從發想「我最愛的活動與小練習」開始,並列出各種可能的工具,以幫助學員學習所需的內容與技能。
- 整理清單:我整理出哪些活動最適合用在這個工作坊、所訂的目標及該團體本身。有時候我會這時候再打通電話,來為這團體的活動設計微調。我也會考慮到他們所處的政治背景(大家是否處於氣候變遷不被正視的絕望當中、目前的安全狀況如何、他們最近是否有值得慶祝的勝利、需要哀悼的挫敗?)。我也會整理出一系列的技能:對這個團體來說,是否有太多活動需要傾聽、觀看或是走動奔波?我是否有將人們如何在有著不可見的身心障礙下參與納入考量?
- 排出順序並挑選:當我排出順序時,我挑選出可能有助於學員學習的活動。哪些活動能為下一步做準備?我讓自己對節奏的期待決定其順序:何時進行思考活動?飯後有沒有高能量活動/情緒波動為何──活動本身容許高潮及低潮嗎?
舉例來說,要做出我知道該團體有著良好決策習慣的決策。在我的設計當中,我會安排許多機會,讓團體在初期便能做些簡單的決策,讓他們習慣共同進行決策。在工作坊結束後,他們便習慣進行決策,甚至更容易在艱困的決策中做決定。
補充幾個安排順序的原則:
- 我是否在初期便表現出我對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有興趣呢?許多工作坊進行得不順利是因為訓練師把大家視為需要由外部注入專業的空容器。我有沒有(特別在一開始)問大家他們已經知道什麼,好準備工具呢?
- 許多氣候變遷的倡議份子可以在當中表彰所達成的成就。我有沒有安排一些方法或時間讓大家能夠彼此激勵呢?
- 我是否有額外考慮到團體內有多少絕望──或其他情緒性感受──需要宣洩呢?
- 我是否有在開頭安排一些工具,在團體內營造出安全感?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來進行更大的冒險,好從中學習呢?
- 檢查形式的多樣性:設計中是否使用大團體、兩人一組、三人一組、四人一組等形式呢?所有人一起的時間是否安排得當(例如:每天收尾的時候)?有沒有給內向的人安排些個人時間?
- 檢查學習風格/管道:有沒有放入聽覺、視覺及動覺(全身性)活動呢?整套設計中是否有我需要在確認科目時說的,以預先了解個體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