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邏輯指的是對於團體外的第三者,您的行動的合理程度。它必須要有個邏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因此我們得做另一件事情。
行動邏輯有清楚的道理
行動邏輯意味著對某件事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迅速地瞭解「為什麼」進行這樣的行動,他不需要很多背景知識,甚至不用立即同意這樣的做法。事實上,讓行動邏輯如此有力量的關鍵就在於,這個行動是最具說服力的行動。
行動邏輯的脈絡來自於在強大的象徵性行動中,所有情況的細節。舉個過去運動中的著名行動為例:
英國針對印度的鹽進行壟斷,嚴格地控制生產和分配,並課予重稅。對此,聖雄甘地發起了一段為期24天、240英里跋涉至海邊的遊行,並在那邊無視英國法律而製鹽。
在長途跋涉的旅途中,他碰到了一些地方官員,並鼓舞他們加入倡議造勢。他充分地利用了這24天來號召更多團體加入。在這期間,甘地和他的團隊也擔心他會不會在抵達海岸之前就被捕了。
他成功地抵達岸邊並開始製鹽。這個行動為一場龐大的公民不服從倡議運動拉開序幕──上千名的印度人都開始自己製鹽!他們全都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逼頗英國政府放棄不正義的壟斷行為。
美洲的自由貿易區正針對一紙龐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秘密協商。即便是加拿大的國會議員們也無法取得該協定草案的文件,其中的內容將會針對環境和勞工規範進行縮限。
一些加拿大的社運份子決定挑戰這件事。他們其實可以示威遊行,卻選擇了更大膽的方案:他們坦率而公開地宣布,他們打算透過「非暴力搜查和扣押」來公開這些文本。那他們的計劃呢?就是到政府辦公室去「解放」這些文件,公諸於世!
他們實施了一項戰術──實際穿越路障,試圖執行非暴力的搜查和扣押。這項戰術成功地做到具有強大行動邏輯的戰術能做到的事情——他們使旁觀者表明立場,並藉由有效組織的幫助之下,進而迫使加拿大政府在兩星期後公布這些文本。
在肯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旺加里・馬塔伊 (Wangari Maathai) 正找尋可以支持並賦予女性權力的方法。不幸的是,在父權制度之下,經濟上只有少數幾種自給自足的方法。就連夜晚待在外面都是文化上的禁忌。對此,旺加里以一項簡單的戰術展開了著名的綠帶運動,那就是讓婦女一起種樹。樹代表著生命,它們將婦女們連結起來,並成為經濟發展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
種樹的婦女們因此體認到了自己擁有的力量。她們開始抗拒她們的丈夫或父親所展現的父權。婦女之間連結了起來,相互談論別的議題,進而衍生到其他的社交活動。有關環境和人權的需求應運而生。這些最後都導致像是「三月自由角落」的運動:婦女們抗議她們的兒子被關了11個月,並要求多黨選舉。
注意每項行動背後的邏輯。行動本身就挑戰了特定的不正義。不允許我們製鹽?那我們偏要製鹽!不允許我們得到文件?那我們就自己去拿!不給我塑造未來的自由?那就一步一腳印,一次一棵樹。
這和抗議的世界觀截然不同,抗議只是利用示威、遊行,或請願來公開地反對不正義。想像一下英國政府不讓你製鹽。那你要…舉行一場示威活動來要求他們改變政策嗎?他們只會等到行動的熱潮過去後,繼續開心地執行原來的政策。
最清楚的行動邏輯會把掌權者放在一個進退維谷的立場——或被稱作困境示威遊行。拿前述的自由貿易協定來說,群眾最後選擇站在社運份子那一邊,因為他們的訴求與共通的公開透明之價值有所共鳴。加拿大首相的位置因此變得嚴峻。他如果將文件公開會碰上麻煩,但是在人們試圖搜查辦公室的壓力之下,他要是不公開可能會更糟糕。這項行動使得掌權者陷入困境。
掌握願景的一部份:立刻執行
所以到底要怎麼創造出好的行動邏輯? 行動邏輯其實從你願景中的一部分開始。接著找尋一種能夠讓您的鎖定對象處於被動防守的方式,。要行動地像是願景已經到位了一般。它有可能是違法的,像是製鹽或是扣押文件,或者根本就在體制外。重點是今天就實現您願景中的一部分!
像是350最近工作中的一個例子:太平洋勇士採取了大膽的行動,而這項行動有著清楚的邏輯。在2014年10月,他們反抗了化石燃料產業,一個正威脅他們家園、導致氣候變遷並可能使得島嶼淹沒在水下的產業。他們的目標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地——澳洲的紐卡索。
勇士們滑著手工挖刻的獨木舟,連同數十名乘坐橡皮艇的澳洲人,一同駛入港內。利用這些獨木舟,他們防止了十艘原本要駛過紐卡索煤炭港的輪船。
戰士們昂首挺胸,將他們的訊息清楚地放送出來:他們並非靜待沉沒,而是起而奮鬥。而且他們不只是說說而已——他們用行動來表達。這才是行動邏輯!
現在,用更多邏輯去設計你的行動吧!